习仲勋同志非常重视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提出过很多有见地的关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观点,认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战略性大事,必须教育青少年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鼓励他们主动找苦吃、受磨炼,把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看作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等等,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观。
“中国的未来完全寄托于你们年轻的一代”
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习仲勋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深切感悟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强弱,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1981年12月,习仲勋在全国中小学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讲话指出:“把全国两亿多青少年教育好,这是带有战略意义的大事。接班不是一个人接班,而是一代人接班。把一代人教育好了,我们的事业就大有希望。”青少年对于“旧中国他们不懂得。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三座大山是怎样压在中国人民身上,搞得中国人民到了死亡的边缘,中国的社会主义是怎么来的,他们都不懂。这些问题都提到我们学校教育工作主要是政治思想工作上来。”“我们现在是搞社会主义,在内容方面和过去有许多不同,学雷锋、学先进人物的活动还要开展,可以请一些老红军、老干部做辅导员。”青少年富有理想,朝气蓬勃,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抓好了就会出成果。“只要抓好了青年一代的教育,他们当中定会出现有作为的作家、画家、记者、学者、工程师、企业家。”习仲勋对青少年寄予厚望,把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兴旺寄托在青年人身上,他在1979年4月3日接见广州市部分青年时说道:“中国的未来完全寄托于你们年轻的一代。”
青少年应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习仲勋多次指出:只有切实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崇高信仰,才能使他们在现在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中把握好方向,才能让他们产生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七年,延安的条件那么艰苦,那么多青年,不怕疲劳,不怕牺牲,不怕杀头,都往延安跑,住窑洞吃小米子。他们为了什么?他们都有个崇高的理想。”因此,培养青少年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培养他们对党和国家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直接关系每个家庭,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做父母的能否安心生产和工作的问题”。要教育学生有信念,让学生“相信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既要勇于“向上攀登”,又要勤于“向下深入”
习仲勋认为吃苦是一种资本,受罪是一种磨炼,青年人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他在会见出席全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部分代表时讲道:“现在的学生,与五十年代的、六十年代的不一样,与七十年代的也不一样。他们对旧社会一点儿也不了解,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不知道。”他主张要提倡青少年主动“找苦吃”,因为在艰苦的环境中更能锻炼出真正的本领。他特别鼓励青年人要努力学习,要积极参加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既要勇于“向上攀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又要勤于“向下深入”,自觉地同工农相结合,同实际相结合,搞好调查研究。1982年1月,在共青团省、市、自治区委书记座谈会上,习仲勋指出:“现在我们青年里,好逸恶劳,就是好安逸,图享乐的现象多了,这要进行教育。还有一个风气,铺张浪费,例如结婚要搞多少桌,往往因结婚造成悲剧,这种事例多得很。我们大家都要去做工作,提倡勤俭节约,扭转这个风气。”